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创办日期:1993年   刊期:半月刊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ISSN 1007-5798
CN 11-3555/R
邮发代号:82-695
电话:010-64405732,64405735
E-mail:zgmjlf@163.com

 


学术探讨

  • “二阳之病发心脾”理论内涵及妇科临床应用探析

    唐尊昊;王一迪;郭栋;

    该文梳理历代医家对“二阳之病发心脾”理论内涵的认识,总结临床基于“二阳之病发心脾”理论治疗妇科疾病的相关文献,进一步探究“二阳之病发心脾”理论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与特点。笔者认为“二阳之病发心脾”指出阳明胃与大肠,以及心、脾二脏与月经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强调情志因素可导致月经病,为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扩展了思路,并为临床诊治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其他妇科疾病提供指导。

    2025年12期 v.3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三部《名医类案》探析古今腹痛的用药规律

    陶源;张琦圣;李达;张东暄;

    目的:对三部《名医类案》中收录的有关治疗腹痛的医案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分析古今腹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62个古代腹痛医案,《二续名医类案》中282个现代腹痛医案,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7)系统中的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古今腹痛用药进行数据挖掘,运用Gephi 0.10.1工具绘制中药复杂网络分析图。结果:古代腹痛涉及药物115种,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人参、白术、当归、白芍,常用药对有人参-甘草、白术-人参、白术-甘草等,核心方药为白术、人参、甘草、陈皮、当归、白芍、干姜、茯苓。现代腹痛涉及332种药物,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白芍、当归、陈皮,常用药对有白术-甘草、白术-茯苓、半夏-茯苓、陈皮-茯苓等,核心方药组成为白术、甘草、茯苓、半夏、陈皮、白芍、延胡索、川楝子、当归、附子、干姜、肉桂。古今腹痛用药中,四气均以温性为主;古代用药五味以苦味为主,归经以脾、胃、肺经为主;现代用药五味以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胃、肝经为主。结论:古代腹痛治疗以生津养血、补脾益气、缓急止痛为主;现代腹痛治疗以行气止痛、燥湿化痰、散寒止痛为主,较古代更易发生肝郁气滞、寒凝邪郁、痰湿内阻腹痛,常加用川楝子、香附、延胡索以增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加肉桂、吴茱萸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功,加半夏、厚朴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功。

    2025年12期 v.33 4-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其类方组方理论探析

    林鹏飞;吴黎;王偲;谢晓晨;丁侃;高雅;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首批古代经典名方。该文以厘清方剂命名、来源,并对比类方为研究目的,通过文献挖掘和数据分析,总结得出后世虽然对该方进行药味数量及剂量变动,但主要药物的比例(黄芪、芍药、桂枝、生姜比例为1∶1∶1∶2)始终保持一致。该方是中医临证治疗“血痹”的常用方,后世衍生类方主要有5首,延续黄芪桂枝五物汤以辛、甘、温为主的性味配伍特点,通过药物比例变化与药味增减,增加“身痛”“虚劳里急,诸不足”等治疗病证,延伸原方补益气血的治疗范围,突出类方的守正与创新,这对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2期 v.33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2则医案探讨“脏邪还腑”思想在临床中的体现

    张已;王强;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描述,脏气实,外邪伤人往往会还之于腑,唯有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伤及脏气而使其不实,邪气因而客之。《伤寒论》以六经钤百病,认为三阳为病乃气化失常不能正常疏泄而藏实,有在经、在腑、经腑同病之分,三阴为病则是在气化失常的基础上产生的形和神损伤的问题。此传变理论与“脏邪还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文从脏腑的不同特性与六经维度出发,结合2则医案,深入阐释“脏邪还腑”理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

    2025年12期 v.33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理论论治痰浊头痛

    李明月;巩婷;靳雨佳;高利娜;张甜;李娟丽;张稼田;

    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阐述“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理论,从病因病机、胃脑经络关系、脑脾相关的现代研究角度论述痰浊头痛与脾胃虚的关系,并结合典型病案1则进行临床佐证,为中医药治疗痰浊头痛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12期 v.33 16-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岐黄薪火·时代回响——2025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专栏征稿通知

    <正>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一年,中医药事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从中医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传播,到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的深入推进;从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薪火相传,到现代化科技的创新融合……中医药以崭新的姿态,书写着守护人民健康、服务国家战略的壮阔篇章。

    2025年12期 v.3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名医传承

  • 胶东名医柳少逸从肾论治冠心病经验采撷

    田玲玲;刘菁;王小兵;李庆龄;

    胶东名医柳少逸临床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多从肾论治,以柳氏家传方益元通脉汤、柳氏芪灵煎、益元生脉饮等为基础方辨证化裁,疗效显著。该文着重介绍柳少逸先生从肾论治冠心病的临证经验。

    2025年12期 v.33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明霞运用发蒙针法及运耳术辨治耳鸣耳聋经验

    吴杰;徐奕娴;洪秀娥;徐欣;张霖云;朱定钰;韩凡;李明静;林旺;吴明霞;

    吴明霞教授躬耕临床30余载,临床上重视病证结合,明辨虚实,以经络辨证为主,辅以脏腑辨证。发蒙针法起源于《黄帝内经》,有启窍发聩之功;运耳术则是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所创,具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效。该文总结吴明霞教授运用发蒙针法及运耳术辨治耳鸣耳聋经验,并介绍其典型医案,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借鉴。

    2025年12期 v.33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民族医药

  • 蒙药复方联合蒙医外治疗法治疗失眠症的研究概况

    海萨如拉;戴雪梅;安瑛鹉;白宏燕;

    蒙药复方联合蒙医外治疗法如艾灸、针刺、浴疗及涂擦等治疗失眠症,可改善失眠症状,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该文通过检索近年发表的文献,总结蒙药复方联合蒙医传统疗法治疗失眠症的研究概况,以期为失眠症的治疗提供全面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参考。

    2025年12期 v.33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壮医三经筋分型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赵炬禹;兰蕾;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壮医三经筋分型基于传统针灸学、古典十二经筋学理论,结合现代神经解剖学,提出在表的太阳经筋相当于面神经,半表半里的少阳经筋相当于枕大神经,在里的阳明经筋相当于三叉神经的生理功能和证候表现,提出“经筋的实质是神经”的学术观点。在诊断上坚持“以痛为腧”为原则,通过摸结查灶定位,在治疗上采用壮医手法+火针+拔罐三联疗法治疗,可改善患者面部对称性,促进面肌功能尽早恢复,提高临床疗效。该文主要介绍壮医三经筋分型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

    2025年12期 v.33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特色疗法

  • 调神健脾针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钱虹;陈碧玉;尹婷;何丽旋;粟漩;

    目的:研究调神健脾针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被确诊为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非穴麦粒灸及耳部埋针治疗,观察组采用调神健脾针刺、穴位麦粒灸及耳穴埋针治疗。针刺和麦粒灸治疗为每周3次,埋针治疗为每周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5 d、1个月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总分、不寐中医证候评分表评分,并在治疗结束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15 d、1个月及随访时,两组患者PSQI量表总分、不寐中医证候表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1个月及随访时的PSQI量表总分、不寐中医证候表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80.00%(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调神健脾针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可快速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稳定且优于普通针灸,安全性高。

    2025年12期 v.33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的临床观察

    余白浪;周海旺;宋宏文;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下肢麻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LDH下肢麻木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常规组各50例,治疗过程中浮针组脱落1例,常规组脱落2例,最终浮针组完成研究49例,常规组完成研究48例。常规组采用普通针刺及电针治疗,浮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浮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15 d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法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15 d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法评分、VAS评分、JOA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7 d后,浮针组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法评分、JOA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15 d后,浮针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浮针组总有效率为97.96%(48/49),高于常规组的89.58%(43/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组复发率为12.24%(6/49),高于常规组的29.17%(14/4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疗法可有效改善LDH下肢麻木患者腰椎功能及下肢麻木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2025年12期 v.33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足浴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谷敏;谢勤;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DN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32例,采用基础治疗加西药依帕司他片治疗;中药足浴组32例,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方足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中药足浴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1.88%(23/3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TC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中药足浴组的TC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足浴方联合西药能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2025年12期 v.33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观察

    丁盼盼;张艳妮;

    目的:分析温针灸、穴位埋线联用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10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研究组采用温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BFR)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CL-90各项评分、TC、TG、LDL-C、BMI、BF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血脂指标、BMI、BFR及SCL-90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温针灸、穴位埋线联合治疗可缓解单纯性肥胖患者心理压力,提高临床疗效,起到减重降脂的作用。

    2025年12期 v.33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隔姜灸联合经络拔罐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蒋洁;郭芷含;

    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经络拔罐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8例,采用常规干预联合经络拔罐治疗)和联合治疗组(48例,采用常规干预、经络拔罐联合隔姜灸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中医症状积分、氧化应激与胃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45/48),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9.17%(38/4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周围环境、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腹不适、饥不欲食、食后腹胀、大便溏稀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胃泌素、胃蛋白酶原Ⅰ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经络拔罐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疗效更佳,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氧化应激及胃功能指标。

    2025年12期 v.33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热敏灸联合核心肌群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胡根容;庄琼霞;赖秋菊;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核心肌群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NLBP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核心肌群功能训练基础上联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核心肌群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热敏灸联合核心肌群功能训练治疗CNLBP患者,能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核心肌群功能训练。

    2025年12期 v.33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术结合苦参汤坐浴治疗嵌顿痔的临床观察

    熊亚倩;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术结合苦参汤坐浴治疗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嵌顿痔患者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39例。干预组采用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术结合苦参汤坐浴治疗,常规组采用外剥内扎术联合温盐水坐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以及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水肿消退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14 d,两组患者NRS评分均低于术前,干预组NR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水肿消退时间、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嵌顿痔患者在实施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术结合苦参汤坐浴后,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康复。

    2025年12期 v.33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推拿联合导引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常毕亮;李湛鑫;尹二东;赵怀德;徐琪;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导引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的患者72例,均采用推拿联合导引法治疗,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1个周期后,观察患者肩关节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72例患者中,治愈48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22%(70/72)。结论:推拿联合导引法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简便安全,患者易于接受。

    2025年12期 v.33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飞龙掌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李健;刘明;

    目的:通过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的相互作用网络,探讨飞龙掌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作用机制。方法:在SymMap数据库中筛选飞龙掌血药物的活性成分及靶点,以IS作为关键词,在DisGeNet数据库中筛选对应的疾病靶点,在Venny 2.1.0平台得到飞龙掌血与IS的交集靶点后,利用STRING数据库处理以获得蛋白与蛋白互作关系数据,经Cytoscape软件处理后,根据Degree值选出飞龙掌血治疗IS的关键靶点。最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结果:飞龙掌血治疗IS的关键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细胞肿瘤抗原p53。涉及的主要通路包括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飞龙掌血对IS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机制,为飞龙掌血治疗IS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12期 v.33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酒火疗法治疗荨麻疹

    张海香;

    风与寒为荨麻疹的主要病因,其中风邪束表或风寒束表、正气不足、正邪交争于表不得内消和外散为其病机。酒火炎上之性可助机体将病邪向外祛散,辛开苦降之性可助机体解除郁结于体表之痞结,辛甘之性可滋助体表阳气向外散邪。该文主要介绍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分析酒火特性与治疗原理,并结合临床案例验证酒火疗法治疗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2025年12期 v.33 65-6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皮内针联合指尖放血疗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观察

    邓小丽;张东;黄利红;张小玲;纪传荣;

    目的:探讨皮内针联合指尖放血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出血急性期伴高血压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皮内针联合指尖放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SF-36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针联合指尖放血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2025年12期 v.33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棍针联合督脉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阻络证)的临床观察

    马国华;郑晓静;万婷;王丽征;吴燕佳;高敏佳;

    目的:分析棍针联合督脉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阻络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棍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7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督脉灸治疗,棍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棍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与腰椎活动度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棍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2%(44/47),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8.72%(37/47),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及腰椎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且棍针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棍针联合督脉灸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阻络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腰椎活动度,临床疗效确切。

    2025年12期 v.33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头穴透刺联合自拟地黄汤对脑梗死后痴呆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桑鹏;刘婵娟;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联合自拟地黄汤对脑梗死后痴呆患者脑电图(EEG)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后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穴透刺联合自拟地黄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头针联合自拟地黄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EG异常程度、α波和θ波的波频、波幅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EEG异常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α波的波频、波幅均较治疗前高,θ波的波频、波幅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高(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穴透刺联合自拟地黄汤治疗脑梗死后痴呆患者,能有效调节EEG异常,改善痴呆症状,提高认知功能。

    2025年12期 v.33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西医结合

  • 辛开苦降散结方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寒热错杂型Barrett食管的临床观察

    颜春红;魏睦新;

    目的:探讨辛开苦降散结方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寒热错杂型Barrett食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寒热错杂型Barrett食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辛开苦降散结方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胃食管反流自测量表(GerdQ)评分,并评估中医证候疗效和内镜病理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和Gerd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和内镜病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31/33)和81.82%(27/33),均高于对照组的69.70%(23/33)和57.58%(1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开苦降散结方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寒热错杂型Barrett食管,患者中医证候及逆转食管黏膜病理状况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2025年12期 v.33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仙芪生血颗粒联合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翔宇;徐文江;

    目的:探讨仙芪生血颗粒联合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环孢素组和仙芪生血颗粒组,每组39例。环孢素组采用环孢素及对症治疗,仙芪生血颗粒组在环孢素组基础上加服仙芪生血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及T细胞亚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仙芪生血颗粒组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及CD4~+/CD8~+均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仙芪生血颗粒组CD3~+及CD4~+高于对照组(P<0.05)。仙芪生血颗粒组总有效率为89.74%(35/39),环孢素组总有效率为69.23%(27/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芪生血颗粒联合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治疗效果。

    2025年12期 v.33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及不良事件的Meta分析

    王云东;曲一诺;仙晋;张昕;

    目的:系统评价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自建库至2023年6月有关艾灸治疗CPID的文献。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艾灸治疗CPID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OR=4.81,95%CI=(3.37,6.87),P<0.00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艾灸缓解疼痛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MD=-1.16,95%CI=(-1.49,-0.83),P<0.000 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69,95%CI=(0.22,13.18),P=0.62]。结论:艾灸治疗CPID有较好的疗效,且临床不良事件发生较少,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文献证实。

    2025年12期 v.33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颈椎病共病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证候特征的临床研究

    白艳;王雄耀;董秋梅;吴昊;

    目的:探讨颈椎病共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共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判断颈椎病分型和中医证候,并分析不同中医证候的特征。结果:颈椎病共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如下:风痰阻络证53例,占比44.17%;气虚血瘀证29例,占比24.17%;风火上扰证25例,占比20.83%;阴虚风动证13例,占比10.83%。颈椎病共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椎病分型情况:颈型颈椎病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28例,混合型颈椎病13例,脊髓型颈椎病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9例,交感型颈椎病5例。中医证候与颈椎病分型的关系:风痰阻络证以颈型为主,风火上扰证以椎动脉型为主,气虚血瘀证以颈型、椎动脉型为主。不同中医证候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气虚血瘀证中较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气虚血瘀证中较高。结论:颈椎病共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较常见的证候为风痰阻络证,其次是气虚血瘀证、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证。颈椎病共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气虚血瘀证中较高,气虚血瘀证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其他证型。

    2025年12期 v.33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话医案

  •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针灸治疗灼口综合征验案1则

    杨宇庭;李艳梅;王莹莹;宋沂晓;张继东;赵晴;

    灼口综合征(BMS)是以口腔黏膜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多不伴有明显的损伤体征或特征性组织学改变。西医多采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BMS,但临床疗效一般,且不良反应较多。针灸治疗BMS疗效确切。该文分享在“一气周流”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刺、点刺放血、麦粒灸治疗BMS的验案1则,以期为临床治疗BMS提供新思路。

    2025年12期 v.33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应用运太阴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体会

    孔维维;孙悦心;李菊兰;郭婕;田广芳;袁冰华;

    该文基于1则病案,探讨以节气固元灸为主的中医特色疗法对颈性眩晕(太阴证)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针对患者眩晕、纳差和睡眠差的问题,明确了以运太阴法为基础的辨证思路(包括辨证施术、辨证施养和辨证施教),制订个体化的干预方案,包括内服中药、外用中医特色疗法、运动干预等,以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

    2025年12期 v.33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芒针傍针刺法治疗淋巴水肿验案2则

    杨佳;沈卫东;

    该文通过2则医案介绍芒针傍针刺法治疗淋巴水肿的临床经验,并详细阐述该疗法的具体操作,认为芒针傍针刺法可减轻淋巴水肿,缓解四肢运动、感觉异常,逆转皮肤改变,且安全有效。

    2025年12期 v.33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气端刺络放血配合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验案

    唐艺珂;林翠茹;

    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为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针对此病,临床可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若常规针刺效果不佳,配合气端刺络放血可提高疗效。该文介绍气端刺络放血配合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验案1则。

    2025年12期 v.33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手法灸配合针刺治疗右足背脂肪瘤病案1则

    熊玲;张雄;

    脂肪瘤生长于皮肤表面,影响患者容貌且易复发,难以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文报道1则右足背第4、5跖骨间脂肪瘤病案,通过辨经络、辨脏腑取穴后,行常规针刺和电针疗法,并辅以手法灸治疗后,瘤体消退,诸症悉除。该方案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佳,可为临床治疗脂肪瘤提供新思路。

    2025年12期 v.33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放血疗法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研究进展

    彭柳馨;粟胜勇;苏虹;凌佳霞;郭彦君;李竞;

    瘙痒性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放血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等优势。该文将近年来放血疗法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表明放血疗法具有改善微循环、排出炎性物质、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2025年12期 v.33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艾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罗海军;谭子剑;朱新源;江祉璐;田宁;

    该文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2013—2023年收录的关于艾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梳理,分析国内外有关艾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现状,得出单纯艾灸及其联合疗法(如艾灸联合针刺、推拿、刮痧等)均在治疗颈型颈椎病方面有良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5年12期 v.33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进展

    杨亚茹;张旭辉;李世霞;周世欣;

    该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对近年来中医药关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CAP的中医药治疗开拓新的治疗思路。

    2025年12期 v.33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矿物类中药在皮肤病中的运用

    陈彬;顾翔鹏;

    矿物类中药在皮肤病治疗方面应用历史悠久,古籍中多种矿物药如雄黄、白矾等被用于治疗湿疮、溃疡等皮肤病,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因部分药物有毒性,且当前对其药理和毒理的研究尚处于基础阶段,因此临床还需深入研究,结合矿物药及皮肤病的特点合理优化,以推进其在皮肤病中的临床使用及药物开发。该文主要探讨矿物类中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其安全、规范使用及在皮肤病中的临床治疗与药物开发方面提供参考。

    2025年12期 v.33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肖晓琳;吕添;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多见于儿童,且多在婴幼儿期发病。该病可引发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该病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停药易复发、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大等问题。中医药以其独特的辨证体系,通过内服或外用等治疗方式,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和预防该病的复发,且不良反应少,临床治愈率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系统综述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中医治疗,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2025年12期 v.33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25年《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正>[推广适宜医疗技术突出实用简便验廉]邮发代号:82-695半月刊大16开每册定价25元半年定价300元全年定价600元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在我刊微信小店订阅2025年全年期刊的读者,获专属优惠。《中国民间疗法》杂志(1993年创刊)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主办的中医药类学术期刊,为全国中医药优秀科技期刊,获原国家新闻出版署首批A类学术期刊认定。

    2025年12期 v.33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