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玄骥;佟磊;肖敏;蒙璐;薛小卫;陈才;杨景科;
目的:探讨密集针刺法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密集针刺法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主动踝背伸角度、下肢运动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主动踝背伸角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侧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集针刺法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患者偏瘫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2022年22期 v.30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旭;沈国权;罗金寿;安洋阳;李振;马红敏;徐金美;
目的:探讨改良颈椎仰卧拔伸法结合内功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选取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仰卧拔伸颈椎与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颈椎仰卧拔伸法结合内功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H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颈椎仰卧拔伸法结合内功推拿治疗颈性眩晕,能够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疗效。
2022年22期 v.30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李国庆;田民;张英杰;马文上;
目的:观察基于经筋理论的手法治疗联合核心肌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核心肌训练,观察组在核心肌训练基础上采用基于经筋理论的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57.14%(36/63),高于对照组的39.68%(2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心肌训练基础上采用以经筋理论为指导的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可减轻其疼痛,改善其腰椎功能,提高临床治愈率。
2022年22期 v.30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姚芮;陈柘芸;石丹梅;廖子鹏;杨芳;吕艳;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择时中药拔罐在痰湿中阻型胃痞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痰湿中阻型胃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失访7例,纳入43例;观察组失访5例,纳入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择时中药拔罐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量表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GIQLI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午流注择时中药拔罐能有效提高痰湿中阻型胃痞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肠道生活质量。
2022年22期 v.30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奕奕;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电针排刺法治疗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电针排刺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雷火灸结合电针排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下腰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JOA下腰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为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雷火灸结合电针排刺法治疗寒凝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疗效。
2022年22期 v.30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武蓉;王芳;王寒;
目的:针对热敏灸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热敏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6月,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项研究,共1 0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敏灸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24,95%CI(1.18,1.32),P<0.000 01],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RR=1.78,95%CI(1.45,2.19),P<0.000 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热敏灸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本研究所纳入文献质量偏低,论证强度受限。
2022年22期 v.30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天昀;邓文韬;韩织优;唐雨;吴美美;薛飞;邓娟;
目的:探讨八段锦联合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P物质及疼痛评分、下肢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八段锦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P物质水平、疼痛评分[简式疼痛问卷表(MP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肢功能指标[直腿抬高角度及Oswea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MMP-3、IL-1β、P物质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MP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直腿抬高角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D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八段锦联合推拿进行康复治疗,能够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减轻疼痛感,改善下肢功能。
2022年22期 v.30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申京哲;朴荣;
目的:探讨筋膜锻炼术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筋膜锻炼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31/32),高于对照组的87.50%(2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筋膜锻炼术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可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疼痛。
2022年22期 v.30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胡攀;胡月;杜思能;
目的:比较旋前复位法与旋后复位法治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2例桡骨小头半脱位患儿,根据复位手法不同分为旋前复位组(60例)和旋后复位组(62例)。旋前复位组采用旋前复位治疗,旋后复位组采用旋后复位治疗。评估两组患儿复位前、复位时、复位后疼痛程度,统计两组患儿的复位成功率。结果:复位前、复位时、复位后,两组患者同期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前复位组一次复位成功率为93.3%(56/60),二次复位成功率为75.0%(3/4),总复位成功率为98.3%(59/60)。旋后复位组一次复位成功率为72.6%(45/62),二次复位成功率为17.6%(3/17),总复位成功率为77.4%(48/62)。旋前复位组一次复位成功率与总复位成功率均高于旋后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方面,旋前复位法的复位成功率高于旋后复位法,但两种方法复位时疼痛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2022年22期 v.30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成海红;王乾平;王金权;刘小英;曹雪盼;黄瑶;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讨王金权教授治疗崩漏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21年4月晋中市中医院王金权名中医门诊收治的崩漏病例,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病例处方,得出王金权教授治疗崩漏的辨证用药规律及核心药物。结果:共纳入病例处方215首,药物66种。其中使用频次高于20次的药物共有29种,药物多性温、平,味甘、苦,归肝、脾、肾经,证型以寒凝血瘀、气阴两虚、气血两虚多见,治法以养血调经、温经散寒为主。当支持度个数设置为78、置信度设置为0.75时,得出高频药物组合共18种。结论:王金权教授治疗崩漏药味精简,性多温平;脏腑辨证,调和气血;缓急得当,标本兼顾;活涩并用,明辨虚实。
2022年22期 v.30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袁育红;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枢机不和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枢机不和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口服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总分、中医症状等级分级量化积分,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SRSS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等级分级量化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枢机不和型不寐,能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2022年22期 v.30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珊珊;张艳;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探讨《普济方》中治疗心悸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普济方》中治疗心悸的处方,将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数据库,分析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挖掘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方剂319首,涉及中药225种。药物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10位的中药是人参、甘草、远志、茯苓、茯神、麦冬、桂枝、当归、生姜、黄芪。药性以温、寒、平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其次为苦、辛味,药物归经多属于心、肺、脾经,其次为胃、肝、肾经。常用药物组合有“人参,甘草”“人参,远志”“人参,茯神”“人参,茯苓”“麦冬,人参”。最终演化出10个核心组合及5个新方。结论:《普济方》中治疗心悸处方注重补虚泻实,补益气血,补肾助阳,同时配伍清热化痰息风,疏肝重镇安神。
2022年22期 v.30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张一典;刘成全;徐妍;
目的:探讨升阳二术方治疗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脱落两例,最终纳入28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纳入27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升阳二术方治疗。分别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空腹采血,测定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FSH、L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INS水平及HOMA-I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升阳二术方治疗痰湿型PCOS伴胰岛素抵抗患者,可明显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
2022年22期 v.30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新爱;
目的:评价葆宫止血颗粒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葆宫止血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2、24 h的出血量,产后恶露持续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RP、TNF-α、IL-8、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T、APTT均短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2、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葆宫止血颗粒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恶露持续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
2022年22期 v.3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梁艳;熊冻;张勇;李春花;陈万辉;向星宇;龚正寿;
目的:观察龙葵外敷结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泛昔洛韦分散片+维生素B_1片+维生素B_(12)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龙葵捣碎取适量外敷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0.5%(4/38),低于对照组的34.2%(1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日常生活、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龙葵外敷结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疗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与干预作用,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022年22期 v.30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秀琴;
目的:基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3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6例)和联合组(47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片治疗,联合组采用阿司匹林片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观察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V、FIB、WBV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46/47),高于对照组的80.43%(3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26%(2/47);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70(4/4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且用药风险性较低。
2022年22期 v.30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惠琴;张丽萍;
目的:探讨补肾化瘀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孕早期复发性流产(RSA)血栓前状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孕早期RSA血栓前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补肾化瘀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孕检指标[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IB、D-Dimer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T、APTT及PT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孕酮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β-HC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27/29),高于对照组的72.4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产率为62.07%(18/29),高于对照组的34.48%(1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RSA血栓前状态患者于临床常规治疗中应用中药补肾化瘀方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凝血指标改善效果,提高β-HCG、孕酮水平,有助于获得更高活产率。
2022年22期 v.30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